科技項目申報
-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外省市行業資訊
四川省的小伙伴抓緊時間看過來,四川省2024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申報開始了,不看肯定后悔喲。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組織開展2024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要求,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相關的信息,四川省(成都市、綿陽市、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資陽市、宜賓市、南充市、達州市、雅安市、廣安市、巴中市、眉山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符合條件想申報或者對此有疑問的歡迎致電小編,免費解疑答惑,速度哦。
十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056050332(微信同號)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一、申報方向
圍繞工廠類、載體類、園區類、網絡類、平臺類、安全類6類22個具體方向,遴選一批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具體要求見《2024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內容》(見附件1)。
二、申報要求
(一)項目申報主體可以為工業企業、基礎電信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園區運營管理機構等。申報主體應在川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創新能力。
(二)推薦工作應遵循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原則。優先支持符合以下一項或多項條件的工業互聯網項目:一是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中的項目;二是完成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驗收的項目;三是革命老區的項目;四是在綠色低碳、安全生產、國際合作、軍民融合等方面有顯著成效的項目;五是列入全省工業互聯網重點項目庫的項目。
(三)已列入前期試點示范且仍在示范期的項目(2年有效期)不可重復申報,未驗收或驗收未通過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不可申報,未建項目不可申報。
(四)每個申報主體同一類型只能申報一個試點示范方向,同一申報主體最多不超過2個項目,同一項目不能重復申報。申報主體對單位資質、項目申報書(見附件2)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且必須提供項目相關視頻證明材料(5—10分鐘),否則視為無效申報材料。
三、申報程序
(一)各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局將推薦項目的申報書紙質版(一式六份)、附含有視頻證明材料的光盤1張和推薦項目匯總表(見附件3)于2024年10月24日前報送我廳大數據與信息化處,電子版統一發送至聯系人電子郵箱。并擇優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申報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試點示范申報書及視頻材料進行評審,遴選認定符合要求的項目開展試點示范,試點示范期為2年。
四、2024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內容
為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網絡、標識、平臺、安全等設施建設和融合應用水平,發掘推廣更多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在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次試點示范共設置以下6大類、22個方向。
園區類試點示范
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園區試點示范。
應用創新——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1.園區綜合資源管理。開展園區資源和能源的循環化利用,推動“工業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能源梯級利用等創新綠色模式的落地,提升園區節能降碳增效能力。
2.園區企業綠色改造升級。持續推進企業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升級,推動園區內企業逐步實現廠房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綠色化。
3.園區產品供給綠色轉型。基于產品的物流、生產、經營、服務等各個環節構建產品碳足跡跟蹤,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管理。
4.園區與區域綠色協同。加強園區物質流能量流管理,推進園區節能治污降碳與區域綠色化發展一體化協同發展,以園區為載體促進區域建立綠色的產業生態體系。
應用成效——構建全生命周期環境友好的綠色低碳園區,完善園區產業體系和產業鏈布局,推動園區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優化管理和智能協作,促進園區與外部區域的綠色協同發展,并與所在城市形成協同零碳發展新模式。
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園區試點示范。
應用創新——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園區產業集聚,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1.產業鏈協同。構建以提供研發+生產等能力的供應鏈為核心的新型產業生態,以全產業鏈數字化為基礎,為企業提供精益供應鏈診斷和建設服務,為品牌或個人提供一站式柔性供應鏈服務,實現企業間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發展。
2.數字化賦能。建立企業數字化賦能平臺,以提供企業數字化工廠診斷等服務為核心,以研發設計協同、設備數據采集等為抓手,助力企業均衡化生產,有效提高“成本驅動型”的中小企業生產效率和訂單交付能力。
3.共享工廠。創建共享工廠的商業創新模式,逐步形成從上游設計到原材料供應、到高效共享制造、再到下游共享庫房和線上訂單流程導入的完整的數字化運營體系。
4.數字資產、知識經驗協同。園區提供公共社區和服務平臺,將園區企業分散的數據、信息、經驗不斷的交流、整合、吸收、創新,實現企業數字資產及知識創新與價值提升。
應用成效——實現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園區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統籌穩增長、調結構和推改革,加快園區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
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園區試點示范。
應用創新——以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教融合,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1.打造創新中心。園區圍繞所在地的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運用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打造創新中心,為全鏈接工廠、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培養人才。
2.建立人才實訓基地。帶動中小微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推動金融產業參與到人才實訓基地的建設,支持園區創新成果和核心技術產業化。
3.建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市場化、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依托平臺匯聚區域和行業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項目研發等各類供求信息,向各類主體提供精準化產教融合信息發布、檢索、推薦和相關增值服務。
4.構建多級產教體系。建立多級人才培養架構,強化園區及園內企業的主體作用,拓展培訓方式,持續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應用成效——推動園區與外部“政”“產”“學”“研”“用”“金”“服”“園”“城”的聯通,提供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為園區和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底座源動力,打造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態。
工業互聯網數智運營園區試點示范。
應用創新——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園區數智化運營,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1.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依托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全連接特性,提供工業品產能監測預警、產量對比分析等運行監測智能服務,為園區經濟運行提供決策依據和監測預警。
2.產業需求可視化。園區可提供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工業數據智能服務,對園區內各類數據要素進行挖掘與分析,實現產業發展的需求可視化,服務精準化,決策智能化。
3.數據共享與智能決策。結合工業互聯網、分布式數字身份等技術的開發應用,打通園區內產業鏈上下游,實現精準供需對接,助力園區產業生態互動和產業鏈協同治理。
4.全要素數字化。園區利用新信息技術,將物理園區的要素和數據全部數字化,構建“工業互聯網+地理信息+數字模型+算法仿真+虛實交互”的數字園區。
應用成效——重塑園區內工(產)業數據空間架構,連接園區內行業、企業、個人的身份及數據要素,構建園區數智運營新模式、新場景、新勢能,實現產業數據資源的優化重組、園區信息動態優化、應急預案精準推薦,提升園區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運營能力。
(九)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產業集群試點示范。
園區/產業集群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人員、設備、物料、產品、數據等要素資源協同,實現典型場景融合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場景:
1.運營管理: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人員、交通、環境、資產等數字化管理,提升碳排放、能耗、安防、招商等一個或多個方面的運營管理能力,增強園區/產業集群運營管理水平。
2.企業賦能: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園區/產業集群企業業務流程云化,優化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環節效率,實現數字化賦能、賦值、賦智。
3.創新協作: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園區/產業集群資源整合,促進企業發展共享訂單、協同研發、共享產能、供應鏈金融
等新模式,提升園區/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和創新協作水平。
應用成效——基于工業互聯網有效推動園區/產業集群資源整合共享、產業鏈分工協作、企業協同創新、轉型升級服務等,實現園區/產業集群的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運營,助力園區/產業集群企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加速園區/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
如果你對申報不清楚或者沒把握以及想知道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加緊時間聯系我哦,還有其他示范方向等著你呦,免費詢問。都看到這了不給小編一個點贊加關注嗎,你的支持就是小編不斷更新咨詢的動力哦!
十年專業代理免費咨詢:15056050332(微信同號)
(臥濤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代理、軟件開發、商業計劃書、工商注冊財稅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體系認證等)
一、申報方向
圍繞工廠類、載體類、園區類、網絡類、平臺類、安全類6類22個具體方向,遴選一批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具體要求見《2024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內容》(見附件1)。
二、申報要求
(一)項目申報主體可以為工業企業、基礎電信企業、信息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園區運營管理機構等。申報主體應在川注冊、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創新能力。
(二)推薦工作應遵循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原則。優先支持符合以下一項或多項條件的工業互聯網項目:一是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中的項目;二是完成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驗收的項目;三是革命老區的項目;四是在綠色低碳、安全生產、國際合作、軍民融合等方面有顯著成效的項目;五是列入全省工業互聯網重點項目庫的項目。
(三)已列入前期試點示范且仍在示范期的項目(2年有效期)不可重復申報,未驗收或驗收未通過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項目不可申報,未建項目不可申報。
(四)每個申報主體同一類型只能申報一個試點示范方向,同一申報主體最多不超過2個項目,同一項目不能重復申報。申報主體對單位資質、項目申報書(見附件2)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且必須提供項目相關視頻證明材料(5—10分鐘),否則視為無效申報材料。
三、申報程序
(一)各市(州)經濟和信息化局將推薦項目的申報書紙質版(一式六份)、附含有視頻證明材料的光盤1張和推薦項目匯總表(見附件3)于2024年10月24日前報送我廳大數據與信息化處,電子版統一發送至聯系人電子郵箱。并擇優向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申報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工業和信息化部對試點示范申報書及視頻材料進行評審,遴選認定符合要求的項目開展試點示范,試點示范期為2年。
四、2024年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內容
為進一步提升工業互聯網網絡、標識、平臺、安全等設施建設和融合應用水平,發掘推廣更多新模式、新業態、新場景,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在提質、降本、增效、綠色、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次試點示范共設置以下6大類、22個方向。
園區類試點示范
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園區試點示范。
應用創新——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1.園區綜合資源管理。開展園區資源和能源的循環化利用,推動“工業互聯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能源梯級利用等創新綠色模式的落地,提升園區節能降碳增效能力。
2.園區企業綠色改造升級。持續推進企業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升級,推動園區內企業逐步實現廠房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綠色化。
3.園區產品供給綠色轉型。基于產品的物流、生產、經營、服務等各個環節構建產品碳足跡跟蹤,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管理。
4.園區與區域綠色協同。加強園區物質流能量流管理,推進園區節能治污降碳與區域綠色化發展一體化協同發展,以園區為載體促進區域建立綠色的產業生態體系。
應用成效——構建全生命周期環境友好的綠色低碳園區,完善園區產業體系和產業鏈布局,推動園區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優化管理和智能協作,促進園區與外部區域的綠色協同發展,并與所在城市形成協同零碳發展新模式。
工業互聯網產業集聚園區試點示范。
應用創新——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園區產業集聚,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1.產業鏈協同。構建以提供研發+生產等能力的供應鏈為核心的新型產業生態,以全產業鏈數字化為基礎,為企業提供精益供應鏈診斷和建設服務,為品牌或個人提供一站式柔性供應鏈服務,實現企業間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發展。
2.數字化賦能。建立企業數字化賦能平臺,以提供企業數字化工廠診斷等服務為核心,以研發設計協同、設備數據采集等為抓手,助力企業均衡化生產,有效提高“成本驅動型”的中小企業生產效率和訂單交付能力。
3.共享工廠。創建共享工廠的商業創新模式,逐步形成從上游設計到原材料供應、到高效共享制造、再到下游共享庫房和線上訂單流程導入的完整的數字化運營體系。
4.數字資產、知識經驗協同。園區提供公共社區和服務平臺,將園區企業分散的數據、信息、經驗不斷的交流、整合、吸收、創新,實現企業數字資產及知識創新與價值提升。
應用成效——實現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園區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統籌穩增長、調結構和推改革,加快園區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
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園區試點示范。
應用創新——以工業互聯網賦能產教融合,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1.打造創新中心。園區圍繞所在地的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運用工業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打造創新中心,為全鏈接工廠、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培養人才。
2.建立人才實訓基地。帶動中小微企業參與產教融合,推動金融產業參與到人才實訓基地的建設,支持園區創新成果和核心技術產業化。
3.建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市場化、專業化、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平臺,依托平臺匯聚區域和行業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項目研發等各類供求信息,向各類主體提供精準化產教融合信息發布、檢索、推薦和相關增值服務。
4.構建多級產教體系。建立多級人才培養架構,強化園區及園內企業的主體作用,拓展培訓方式,持續完善多主體協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應用成效——推動園區與外部“政”“產”“學”“研”“用”“金”“服”“園”“城”的聯通,提供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信息服務,為園區和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底座源動力,打造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態。
工業互聯網數智運營園區試點示范。
應用創新——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園區數智化運營,實現以下一個或多個應用場景的創新:
1.工業經濟運行監測。依托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全連接特性,提供工業品產能監測預警、產量對比分析等運行監測智能服務,為園區經濟運行提供決策依據和監測預警。
2.產業需求可視化。園區可提供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工業數據智能服務,對園區內各類數據要素進行挖掘與分析,實現產業發展的需求可視化,服務精準化,決策智能化。
3.數據共享與智能決策。結合工業互聯網、分布式數字身份等技術的開發應用,打通園區內產業鏈上下游,實現精準供需對接,助力園區產業生態互動和產業鏈協同治理。
4.全要素數字化。園區利用新信息技術,將物理園區的要素和數據全部數字化,構建“工業互聯網+地理信息+數字模型+算法仿真+虛實交互”的數字園區。
應用成效——重塑園區內工(產)業數據空間架構,連接園區內行業、企業、個人的身份及數據要素,構建園區數智運營新模式、新場景、新勢能,實現產業數據資源的優化重組、園區信息動態優化、應急預案精準推薦,提升園區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運營能力。
(九)工業互聯網平臺+園區/產業集群試點示范。
園區/產業集群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人員、設備、物料、產品、數據等要素資源協同,實現典型場景融合應用并取得顯著成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場景:
1.運營管理: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人員、交通、環境、資產等數字化管理,提升碳排放、能耗、安防、招商等一個或多個方面的運營管理能力,增強園區/產業集群運營管理水平。
2.企業賦能: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園區/產業集群企業業務流程云化,優化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和服務等環節效率,實現數字化賦能、賦值、賦智。
3.創新協作: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園區/產業集群資源整合,促進企業發展共享訂單、協同研發、共享產能、供應鏈金融
等新模式,提升園區/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和創新協作水平。
應用成效——基于工業互聯網有效推動園區/產業集群資源整合共享、產業鏈分工協作、企業協同創新、轉型升級服務等,實現園區/產業集群的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運營,助力園區/產業集群企業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加速園區/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
如果你對申報不清楚或者沒把握以及想知道更詳細的內容可以加緊時間聯系我哦,還有其他示范方向等著你呦,免費詢問。都看到這了不給小編一個點贊加關注嗎,你的支持就是小編不斷更新咨詢的動力哦!